
张掖市解锁“体育 + 文旅”融合密码 聚力打造户外运动新胜地

近年来,张掖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积极探索“体育+文旅”深度融合新路径,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体育产业有机结合,通过资源整合、赛事引领、基建提升、生态保护和产业创新多维度发力,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新胜地, 推动文旅体产业焕发新活力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资源赋能,构筑户外运动“天然矩阵”。张掖自然资源禀赋卓越、类型多元。七彩丹霞以其层叠斑斓的地貌奇观,被《国家地理》评为“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”,是户外摄影、地质科考的理想之地;祁连山脉绵延千里,冰川雪原与高山草甸交相辉映,为登山探险、高海拔徒步、冬季滑雪等极限运动提供绝佳场地;巴丹吉林沙漠金色沙丘连绵起伏,成为越野拉力、沙漠穿越的天然赛场;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完整,芦苇摇曳、碧波荡漾,孕育出皮划艇、湿地观鸟等生态运动项目。六大地貌类型在方圆数百公里内完美汇聚,为户外运动提供了天然优质且场景丰富的原生场地。
赛事引领,打造体旅融合“活力引擎”。加强户外运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,积极谋划打造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活动。“中国・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户外挑战赛”自2014年创办以来,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,赛事以高规格办赛标准、极具挑战性的赛道设计和独特的自然风光,成为国内超百公里户外赛事的佼佼者。中华裕固族风情走廊生态骑行节、巴尔斯圣山国际低空运动节、张掖雪域冰川越野滑雪赛等赛事活动,涵盖骑行、低空飞行、滑雪等多个领域,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,赛事路线融合了冰川雪域、原始森林、七彩丹霞等多样化地貌,让参赛者在挑战个人极限的同时,深度领略“一步一景,百里画廊”的震撼体验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百公里”。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业运动员参与,央视、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累计报道逾千次,显著提升了张掖在国内外户外运动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。
基建配套,织密全域通达“交通网络”。依托户外运动赛事的强劲带动效应,全市系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,构建起“空铁陆”立体互联、“快达慢游”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。航空运输不断拓展,甘州机场持续加密航线网络,已开通至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多个重要节点城市的直航航班,二期扩建工程正加速推进,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万人次;铁路运输高效便捷,兰新高铁、敦煌铁路贯穿全境,实现与全国高铁网络的快速联通,为往来人员提供了便捷、高效的出行选择;公路交通体系完善,连霍高速、227国道等贯穿全境,实现景区1小时交通圈。同时,市内交通服务不断优化,停车场、自行车专用道、生态绿道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,旅游专线、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广泛普及,全面提升人员出行的便捷性与舒适度,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。
生态护本,筑牢绿色发展“安全屏障”。秉持生态环境是户外运动发展根基的理念,始终严守生态红线,创新实施“分级管控+智慧监测”策略。科学划定生态红线,构建起涵盖严禁建设区、限制开发区、生态修复区、适度利用区的四级分区管控体系,实施差异化精准管理;同步建立天地一体、上下协同、信息共享、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,综合运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查、地面监测等科技手段,实现生态环境动态评估;配套设立生态修复基金制度,严格落实户外运动项目“开发前评估、建设中监控、运营后修复”的全周期管理模式,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促的共赢局面。
产业融合,激活多元联动“发展动能”。深耕“体育+”融合发展模式,通过创新业态组合、深挖资源潜力,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、旅游、科技等领域深度交融。在“体育+文化”领域,以户外赛事为载体,深度融入地质科普研学、非遗技艺展演、民族手工艺展示等特色内容,打造兼具竞技性与文化传播力的特色赛事IP;在“体育+旅游”方面,秉持“赛事即旅游,线路即景区”理念,将壮美的生态景观与户外运动深度结合,精心规划徒步、骑行、攀岩等主题运动旅游线路,让游客在竞技体验中饱览自然风光;在“体育+科技”赛道,引入智能赛事管理系统、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,实现赛事组织、安全保障、数据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、数字化升级,以科技力量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立足新起点,张掖将锚定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目标,持续深化“体育+文旅”融合发展新实践。深度挖掘丝路文化底蕴与民族风情特色,创新策划主题鲜明、形式多元的户外运动赛事活动,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赛事全流程,让八方游客在运动中领略自然之美、文化之韵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